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长期以来持续高涨的房价和日益严峻的市场风险,最终迫使政府在8月实施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政策大转弯,其根本原因在于严重的供需失衡以及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达到惊人的6.8亿平方米,其中70%以上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堆积如山的房屋库存已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背后是城镇化进程的放缓:城镇化率已超过65%,但增速却从2015年的1.2%骤降至去年的0.5%,意味着新增住房需求大幅萎缩,曾经的“缺房时代”彻底终结。供过于求的局面日益严峻,直接导致了多家大型房企债务违约,资金链濒临断裂,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面临巨大风险。 2024年底,部分企业债台高筑,引发了市场广泛担忧。 市场成交数据也惨淡无比:7月中原二手住宅报价指数低至19.7%,一线城市经理指数持续下滑,新房成交量仅环比微增5%。 即使15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涨了3%,也依然处于2025年市场的低谷区间,买家和卖家的信心均跌至冰点。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持续低迷严重拖累了建筑、建材、家电等上下游行业,加剧了整体经济下行压力。
展开剩余67%面对严峻形势,政府果断采取行动。7月的城市工作会议上,决策层决定实施全面救市政策,政策转向的核心在于从控制需求转向化解库存,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这一政策大转弯体现在几个关键举措上:
首先,限购政策全面松绑。 成都、西安、杭州等热门二线城市彻底取消了买房限制,并同步放宽落户条件以吸引更多购房者。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大幅放宽了限购政策,例如北京优化了“认房认贷”的范围。
其次,买房门槛大幅降低。 多个城市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以下,二套房首付比例也相应下调;重庆、长沙等地还缩小了商业贷款的认定区域。 与此同时,房贷利率创下历史新低:5年期以上LPR降至3.50%,公积金首贷利率更是低至2.60%,为购房者节省了巨额成本。
再次,税收优惠政策力度空前。 2024年底实施的新税收政策已初见成效。 14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契税优惠比例提高至1%(原为90平方米以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第二套房也纳入契税优惠范围;满两年住房交易免征增值税,不再区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新政实施首月减税116.9亿元,其中契税优惠新增65亿元。
最后,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 2025年计划开工180万套保障房,各地正加速推进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保租房建设,并出台配套政策,如公积金支持和人才住房政策等,以缓解供需矛盾,稳定房价预期,服务中低收入群体,促进租购并举。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根本性转变。 政府从抑制房地产投机转向支持自住需求,政策目标明确指向防范风险和稳定经济增长。 从数据来看,6.8亿平方米的待售面积、城镇化速度的放缓、低迷的市场信心指数以及低位徘徊的房屋成交量,都充分证明了此次政策大转弯的必要性。 而政府的快速响应和多项举措的落地执行,也体现了其决心和效率。 限购的取消、贷款成本的降低、税收优惠的实施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都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适应新的供求格局,在防范风险和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
"
发布于:四川省亿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