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
7月20日,恰逢越调大师申凤梅先生逝世30周年之际,各级关心越调艺术发展的领导、各路曲艺界名家以及喜爱越调艺术的各界人士,齐聚周口市申凤梅越调艺术中心,共同见证申凤梅越调艺术馆开馆暨新时代河南越调传承发展系列活动的启动。
周口是一方文化的沃土,滋养、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精品和文化名家。其中,以申凤梅先生为代表人物的越调艺术,是传统戏曲领域的一张耀眼名片。先生创作的一系列经典艺术形象,早已融入广袤的豫东大地;而她本人,也成了周口文化精气神的生动象征。正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袁世海所言,“想起了越调就想起了申凤梅,想起了申凤梅就想起了周口。”
展开剩余72%作为越调艺术的丰碑式人物与申派艺术的创始人,申凤梅的艺术之路颇具传奇色彩。她从乡村戏班的小学徒起步,凭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成长为全国闻名的人民艺术家,将越调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50余载的舞台生涯中,申凤梅创排了众多经典剧目,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她用一生践行着对艺术的热爱,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先生生前常说“演员要为人民唱戏,为人民服务”,这句誓言始终体现在她的行动中。她如自己饰演的诸葛亮一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越调艺术。
那些年,她带着剧团走遍河南的街巷乡野。无论舞台大小、观众多少,她都全身心投入,哪怕条件艰苦,也从未懈怠。她以精湛的表演为百姓送去欢乐与温暖,让越调艺术在民间深深扎根。
活动现场,《申凤梅传》再版本、《申凤梅》精美画集同步首发,申凤梅主题纪念封正式揭幕。与会嘉宾共同启动新时代河南越调传承发展系列活动后,步入新落成的申凤梅越调艺术馆参观。
馆内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珍贵记忆,泛黄的剧本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记录着她对角色的深刻理解;精致的戏服,静静展示着她当年的舞台风采;珍贵的影像资料,定格了她为越调艺术奔走的点滴瞬间……在这里,仿佛能穿越时光,重见大师舞台上羽扇纶巾的潇洒身影,感受她生活中质朴真挚的待人之道。
“申凤梅越调艺术馆的建成,为我们提供了缅怀大师、传承‘凤梅精神’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展示申凤梅越调艺术成就的平台,更是越调艺术传承发展的基地。”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树建如是说道。
申凤梅的入门弟子、河南省越调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申小梅动情表示:“恩师虽已远去,但她留下的‘凤梅精神’是越调人最宝贵的财富——那是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人民的深情厚谊,对传承的使命担当。”她提到,将以此次开馆为契机,深入挖掘“凤梅精神”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喜爱越调,让这门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多年来,在“凤梅精神”的感召下,河南省越调剧团佳作频出,创排的新编历史剧《老子》便是典范。作为全国首部以戏剧形式展现老子形象的剧目,《老子》融合越调固有板式,唱词优美,尽显越调声腔的独特魅力,还入选了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同时,剧团高度重视新生代演员的培养。“他们是越调的未来与希望。”申小梅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以申凤梅先生为榜样,刻苦钻研艺术,传承大师的艺品与人品,让申派艺术代代相传。”她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越调人都要坚守对艺术的热爱,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用心演绎每一个角色,为越调艺术的繁荣贡献力量。
亿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